12.08.2008

蜂鳥


蜂鳥

蜂鳥是屬於雨燕目的蜂鳥科,體型很小,能夠通過快速拍打翅膀(每秒15次到80次,取決於鳥的大小)而懸停在空中,也是是唯一可以向後飛的鳥。

吸蜜蜂鳥 (Mellisuga helenae) 重1.8克,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還有一種典型的北美蜂鳥, 紅喉北蜂鳥 (Archilochus colubris)重量約3克左右,身長7.6公分。蜂鳥中體型最大的是巨蜂鳥(Patagona gigas),其體重也只有20克。蜂鳥的飛行本領高超,也被人們稱為"神鳥"、"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
蜂鳥的起源

蜂鳥的體型太小,骨架不易保存成為化石,它的演化史至今仍是個謎。現在的蜂鳥大多生活在中南美洲,在南美洲曾發現100萬年前的蜂鳥的化石,因此科學家認為蜂鳥是源自更新世 。然而在德國南部科學家卻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蜂鳥化石,距今已有3000多萬年的歷史,由此可知,蜂鳥的祖先遠在漸新世的時候就已經出現。

生態環境

蜂鳥居住的範圍十分廣闊,從高達4,000米的安第斯山地直到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有的蜂鳥生活在乾旱的灌木叢林,也有蜂鳥生活在潮濕的沼澤地。

分佈地域
蜂鳥在美洲有發現,從南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到火地島,包括西印度群島。黑頦北蜂鳥是美國和加拿大的西部最常見的種類。只有紅喉北蜂鳥在北美洲東部繁衍,但是其他種類的蜂鳥的個別成員("accidentals" in birding jargon)也可以在北美洲東部看到,有時是來自古巴或巴哈馬群島的游民。在東南亞也有蜂鳥的蹤跡。

蜂鳥在中國全境沒有分佈,有些大型的天蛾(如蜂鳥鷹蛾)在白天活動取食花蜜時會被誤認為是蜂鳥。在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的標本室里有蜂鳥的標本,是一位美國傳教士在20世紀初帶到輔仁大學(後併入師大),全部為隨假剝製標本。經過近百年的陳放,但標本保存得很完好,依然可以見到羽毛的亮彩。

形態特徵

蜂鳥的羽毛一般為藍色或綠色,下體較淡,有的雄鳥具有羽冠或修長的尾羽。雄鳥中,絕大多數為藍綠色,也有的為紫色、紅色或黃色。雌鳥體羽較為暗淡。

新陳代謝

為適應翅膀的快速拍打,蜂鳥的新陳代謝在所有動物是最快的。它們的心跳能達到每分鐘500下!蜂鳥每天消耗的食品遠超過他們自身的體重,為了獲取巨量的食物,它們每天必須採食數百朵花。有時候蜂鳥必須忍受好幾個小時的饑餓。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它們能在夜裡或不容易獲取食物的時候減慢新陳代謝速度。進入一種象冬眠一樣的狀態,稱為「蟄伏」。 在「蟄伏」期間,心跳的速率和呼吸的頻率都會變慢,以降低對食物的需求。

飛行速度

蜂鳥飛行的速度是90公里/小時,如果是俯衝的話,時速可以達到100公里。

壽命

對於蜂鳥壽命的研究資料比較少,大部分專家認為蜂鳥的平均壽命為3~4年。在人工飼養下,蜂鳥壽命可達10年,野外記錄的藍胸蜂鳥的壽命僅有7年。



[編輯] 食物

蜂鳥喜歡有花植物(尤其是紅色花),包括小蝦花,倒掛金鐘(又名吊鐘花),釣鐘柳類的植物等。蜂鳥採食這些植物的花蜜。他們也是重要的傳粉者,特別是對那些長筒花來說。大多數蜂鳥也以昆蟲為食。

蜂鳥的運動量十分巨大,為了供應這樣的消耗,蜂鳥每天會吃下約為自身體積兩倍的食物(花粉),同時也因此被認為有?驚人的新陳代謝速度。



[編輯] 繁殖

雄鳥不參與築巢,由雌鳥單獨作巢,蜂鳥的巢是杯狀的織物,通常懸掛在樹枝上、洞穴里、岩石表面或大型的樹葉上。蜂鳥一次產兩個非常小的白色的卵,但是與鳥的身材比起來還是比較大的。卵的孵化期通常為15-19天。

蜂鳥分布區最為廣闊,遍布中美洲及南美洲,蜂鳥約有三百種,差不多全部都產於南美洲和中美洲,蜂形蜂鳥是世上最小的鳥,重量不到十四分之一英兩,由喙尖到尾端全長僅二吋半。」



蜂鳥最顯著的特徵,是採花蜜時能在花前懸空逗留,蜂鳥除了幾乎不動地懸空逗留的本領之外,還能筆直地向上、下、左、右飛行,也可倒退飛行,長久已來,凡認為自己看到蜂鳥從花朵中倒退飛出來的,都被視作眼睛產生錯覺,不過高速攝影機證實,蜂鳥的確能後作短程飛行,蜂鳥生有極強健的羽翼肌就身體大小比例來說,其羽翼肌比其他鳥類的都大,羽翼肌重量平均佔體重的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雙翼在肩臼中轉動,使蜂鳥能保持身體垂直懸空逗留。這種懸空逗留方法,大量消耗蜂鳥的體力,大多數蜂鳥很細小,經由身體表面散失的體熱,很快就耗盡體力,為了補充體力,蜂鳥差不多整天不停地吸取花蜜(一種高能量的食物),以及捕食昆蟲。在夜間則蟄伏不動。



「蜂鳥」原來竟是世界上最小的鳥,全長僅二吋半,而最叫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那花前懸空逗留吸食花蜜的英姿!更絕妙的是倒退飛行的特技本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