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008
有魔力的掃把
我一直都想一飛
如果可以
我也想像小魔女一樣
自己做一支有魔力的掃把
帶著可愛的小黑喵
發現世界的奇妙.........
我真是太幸運了
當我看到松樹林底下的枯枝和松葉
我的願望就完成了一大半.........
我用繩子把枯枝和松葉綁在一起
哇!有魔力的掃把!
乘著它
我和可愛的小黑喵一起出發
尋找屬於自己的地方.........
ㄨ一....ㄨ一....
冬天的訪客
12.28.2008
12.08.2008
浣熊Procyon lotor
浣熊
綱 哺乳綱
目 食肉目
分布 加拿大南部至巴拿馬。
生境 靠近池塘、湖泊或沼澤的樹林和草原。
習性 浣熊身體結實,行動敏捷。身披灰色厚皮毛,尾巴上有黑環,兩眼間有黑面罩。白天大多在樹上棲息,喜於晚上活動。牠們擅於攀爬,如有需要,也會遊泳。習慣用手拿食物放入口中,又常把食物或其他東西放於水中浸洗,因而得名「浣熊」。雌性浣熊通常一胎產子三至四頭,幼浣熊約三星期後開眼,兩個月大便可隨母親外出。
食糧 陸上動物、雀鳥、龜蛋,也吃野果和種籽。
浣熊原產於北美和中美洲,他們喜歡棲息在
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樹林中。他們是雜食性
的哺乳類動物,喜歡吃魚、蛙和小型陸生動物,
也吃野果、種子等。白天大多在樹上休息,晚上
出來活動。他有一個習慣,喜歡把食物或其他東
西放在水中洗灌,因而得名『浣熊』
浣熊(common raccoon/raccoon)原產自北美洲,因其進食前要將食物在水中浣洗,故名浣熊。在北美洲很常見,通常重5.5到9.5公斤,但有記載的最重的可達28公斤。其眼睛周圍為黑色,尾部有深淺交錯的圓環,皮毛的大部分為灰色,也有部分為棕色和黑色。也有罕見的白化種。浣熊為雜食動物,食物有漿果、昆蟲、鳥卵和其它小動物。
浣熊的交配季節為1或2月,在4或5月產下幼仔(受天氣影響),一胎4~5仔。其一般住在樹洞、地洞或山洞中。幼仔夏末就能斷奶,然後開始獨立生活。浣熊並不冬眠,但嚴寒的冬季會匿藏起來。浣熊一般只能生活幾年,野生的已知最長壽命為12年。
玳瑁
玳瑁
學 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 squamata (Linnaeus)
英 名:Hawksbill sea turtle
分 類:TESTUDINATA 龜目
Cheloniidae 蠵龜科
俗稱十三殼〔國家二級保護類動物〕
形態特徵:背甲之鱗板如屋瓦般互相重疊,但成體後此特
殊不明顯。中央盾為 5 片,側盾為 4 對,前
額鱗 2 對,上喙前端向下鉤,似鷹嘴。
生態習性:雌龜每隔 2 ~ 3 年會上岸產卵,每窩卵之數
目約在 100 ~200 個之間,孵化期約 60 天,
以海中之無脊椎動物為食。
棲地分布:分布於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熱帶海域,生
活於岩岸及珊瑚礁海域,台灣附近海域少有發現。
面臨問題:背甲極具觀賞價值,獵捕壓力大。
瀕臨危險的野生動物─玳瑁充滿諸多謎團的的玳瑁生態悲劇性蠵龜─玳瑁,因其美麗的龜殼為玳瑁工藝材料。
玳瑁
#分布於世界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
有珊瑚礁分佈之海域
台灣東部及南部海域偶可發現,但多屬小型個體
特徵
玳瑁是現生海龜中背甲色彩最豐富的種類
角質盾板極厚,有紅或黑色呈輻射狀條紋
頭部最小,喙較尖而下鉤,形狀如鷹的嘴形
前額鱗二對,背甲上盾板呈覆瓦狀重疊排列
緣盾呈鋸齒狀
在台灣出沒的海龜家族:
在台灣附近出沒的海龜共有五種,分別是綠蠵龜、赤蠵龜、欖蠵龜、玳瑁及革龜等。
海星
海星
海星綱
海星的身體有五隻手臂像星一樣伸出。用管足作為運動器官。在它的手臂中有水管自中央盤分出來,然後再分出許多細枝,伸出體外而成管狀的盲端,叫做管足。管中的水量可以控制管足的伸縮。管足末端有吸盤可以吸住他物。
海星生活在海中,以貝類為食,嚴重損害具有經濟價值的牡蠣、蛤及蚌類。當它攻擊蚌類時,五隻手臂會跨在蚌殼韌帶的兩邊緣,把身體隆起,用管足吸住貝殼,企圖拉開貝殼。蚌雖然用兩個閉殼肌,將殼緊緊閉合,可是海星管足很多,可以輪流用力拉,久而久之,蚌力不支,便在兩片貝殼間出現裂縫。裂縫只要一毫米寬,海星便可把胃翻出,通過裂縫,伸入蚌中,將蚌消化吸收。
海星的再生能力很強,腕被切掉後,仍能夠再長出完整的腕臂來
生物主要靠兩種生殖方式來繁衍種族,一種稱為有性生殖,雌性和雄性分別產生卵子和精子,經過受精作用來產生後代,例如人類和陸地上其它大型的高等動物。另一種方式稱為無性生殖,這種生殖方式不會產生精子或卵子,而是由父母親身上長出一個芽體 (稱為出芽生殖) 或是斷裂成兩斷 (稱為斷裂或分裂生殖)。指蛇星的斷裂生殖就是海星類很常見、也很有效的一種無性生殖方式。
當指蛇星的手腕長到二公分長時,手腕就會自動斷落,通常五隻手腕中有二到三隻會斷落。斷掉的每一隻手臂可以慢慢再長出四隻,每一隻手臂都可以長成一隻完整的指海星,再繼續這種斷裂式的無性生殖。
<<斷裂生殖的好處>>
斷裂式生殖有什麼好處呢?海星這種無性生殖的好處是自己一隻也可以產生後代,而且一斷裂後的個體比來自於受精卵的小個體要大上好幾千倍,可以避免被敵人吃掉,對於污染及疾病的抵抗力也較強。而來自於受精卵的個體要經過一段漫長且緩慢的發育及成長,幼虫也要在海洋中發育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被敵人吃掉的機會很大,特別是小的時後,當然對於污染及疾病的抵抗力也較弱。
<<斷裂生殖的壞處>>
斷裂式生殖有什麼壞處呢?這種生殖的最大壞處是斷裂後的個體的遺傳物質和父親或母親一模一樣,完全沒有變化,是很標準的複製生物。當大環境突然有了變化,這些複製的海星可能全都沒有適應的能力,很容易就完全滅亡。而有性生殖的後代就沒有這種煩惱,因為卵子和精子結合後,遺傳物質也跟著重新組合,所以不同受精卵有各式各樣的遺傳組合,能夠產生多變化的後代,這些後代有些較強壯,或抵抗惡劣環境的能力較強,就可以繼續生存下來,或遷移到其它合適的地方,繼續繁衍種族。
最常見的海星,一般都是有 5隻長而纖細的腕足,而與海星屬於
同一家族的海盤車卻有多達12隻以上的腕足。每隻腕足上都有一些可
藉著關節而活動的細小刺針,有些刺針的外形就像鳥喙般突起。如此
看來,海星簡直像武俠小說中渾身攜帶著暗器,舉手投足間極具殺傷
力的江湖客呢!事實上,有些刺針的確帶有毒性,能將毒液刺入敵人
體內,殺敵於無形之中哩!
在每隻腕足的下方有成列的小洞,許多細小的管足就由這些小洞
中伸出,管足上方是一個內部充滿水分的瓶狀空腔,當海星肌肉收縮
時,瓶腔中的水即被擠到管足內,使管足脹成長條形;當肌肉放鬆,
水分流回瓶腔時,管足即呈真空狀,其頂部的吸盤便能緊緊的吸附在
岩石上,而不怕任何強浪將牠沖走了。
海星主要是以一些小型的海中生物為食,但也常獵食那些具有硬
殼的軟體動物,如海扇等。而海扇一旦被抓,即使牠緊緊的閤起兩片
貝殼,也抵擋不了海星的凌厲攻勢。牠會先「騎」在海扇上面,然後
用腕足慢慢的將海扇的兩片硬殼扳開,接著從位於身體下方中央的嘴
部伸出消化器,罩在海扇柔軟的身體組織上,可憐的海扇就這樣慢慢
的被消化掉了。海星體內廢物的排泄及排卵,則經由圓盤體上方中央
的一個孔洞排出。
珊瑚
珊瑚:
珊瑚為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學名叫『珊瑚蟲』。
特徵:
珊瑚的主要化學成分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折光率1.48-1.66。硬度3.5-4,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較低,為1.34g/cm3。性脆。遇鹽酸強烈起泡。
分類:
珊瑚從外觀形態分有石珊瑚和軟珊瑚。
從生態角度分有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
作為寶石或觀賞石來分,品種有:紅珊瑚、粉珊瑚、黑珊瑚、藍珊瑚、地中海珊瑚、日本珊瑚、喀麥隆珊瑚、中國海南珊瑚等。
紅珊瑚:
紅珊瑚是海洋低等無脊椎動物,屬於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八放珊瑚亞綱,軟珊瑚目、硬軸珊瑚亞目、紅珊瑚科、紅珊瑚屬。人們見到的紅珊瑚是殘留的骨骼。
紅珊瑚的生物學特點
生長區域:紅珊瑚生長於硬底、流急、無沉積物,特別是無陸源性沉積物的水質清澈,光照度低、低溫(8~20℃)海區。其中地中海紅珊瑚場最適溫度是10℃。
紅珊瑚生長慢、壽命長,紅珊瑚從幼蟲附著後10~12年才性成熟,每年夏季產卵,其浮浪幼蟲是負趨光性。
紅珊瑚是珍貴的寶石珊瑚,中國過去曾作為皇家貢品,在印度和西藏,佛教徒視紅色珊瑚為如來佛化身,他們用珊瑚來做佛珠,或裝飾神像。中醫認為,紅珊瑚可治病入藥。
珊瑚色彩繽紛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寶石級珊瑚為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紅色的珊瑚是由於在其生長過程中要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黑色的珊瑚是由於其含有有機質。珊瑚擁有繽紛色彩的能夠調節光線的螢光色素,對珊瑚共生海藻的影響以及對珊瑚適應明暗不同的環境有重要作用。
產地:
珊瑚產於熱帶、亞熱帶海域,在陽光充足、水質清澈的淺海區形成。 溫度是影響造礁珊瑚生長的限制性因素,只有海水的年平均溫度不低於20℃,珊瑚蟲才能造礁,其最適宜的溫度範圍是22℃~28℃,所以珊瑚礁、珊瑚島都分佈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域。
產地有:地中海,非洲紅海,西班牙,澳大利亞大堡礁,日本小笠原群島至硫球群島海區,臺灣基隆和澎湖列島,中國南海和加勒比海地區等。
蜂鳥
蜂鳥
蜂鳥是屬於雨燕目的蜂鳥科,體型很小,能夠通過快速拍打翅膀(每秒15次到80次,取決於鳥的大小)而懸停在空中,也是是唯一可以向後飛的鳥。
吸蜜蜂鳥 (Mellisuga helenae) 重1.8克,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還有一種典型的北美蜂鳥, 紅喉北蜂鳥 (Archilochus colubris)重量約3克左右,身長7.6公分。蜂鳥中體型最大的是巨蜂鳥(Patagona gigas),其體重也只有20克。蜂鳥的飛行本領高超,也被人們稱為"神鳥"、"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
蜂鳥的起源
蜂鳥的體型太小,骨架不易保存成為化石,它的演化史至今仍是個謎。現在的蜂鳥大多生活在中南美洲,在南美洲曾發現100萬年前的蜂鳥的化石,因此科學家認為蜂鳥是源自更新世 。然而在德國南部科學家卻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蜂鳥化石,距今已有3000多萬年的歷史,由此可知,蜂鳥的祖先遠在漸新世的時候就已經出現。
生態環境
蜂鳥居住的範圍十分廣闊,從高達4,000米的安第斯山地直到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有的蜂鳥生活在乾旱的灌木叢林,也有蜂鳥生活在潮濕的沼澤地。
分佈地域
蜂鳥在美洲有發現,從南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到火地島,包括西印度群島。黑頦北蜂鳥是美國和加拿大的西部最常見的種類。只有紅喉北蜂鳥在北美洲東部繁衍,但是其他種類的蜂鳥的個別成員("accidentals" in birding jargon)也可以在北美洲東部看到,有時是來自古巴或巴哈馬群島的游民。在東南亞也有蜂鳥的蹤跡。
蜂鳥在中國全境沒有分佈,有些大型的天蛾(如蜂鳥鷹蛾)在白天活動取食花蜜時會被誤認為是蜂鳥。在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的標本室里有蜂鳥的標本,是一位美國傳教士在20世紀初帶到輔仁大學(後併入師大),全部為隨假剝製標本。經過近百年的陳放,但標本保存得很完好,依然可以見到羽毛的亮彩。
形態特徵
蜂鳥的羽毛一般為藍色或綠色,下體較淡,有的雄鳥具有羽冠或修長的尾羽。雄鳥中,絕大多數為藍綠色,也有的為紫色、紅色或黃色。雌鳥體羽較為暗淡。
新陳代謝
為適應翅膀的快速拍打,蜂鳥的新陳代謝在所有動物是最快的。它們的心跳能達到每分鐘500下!蜂鳥每天消耗的食品遠超過他們自身的體重,為了獲取巨量的食物,它們每天必須採食數百朵花。有時候蜂鳥必須忍受好幾個小時的饑餓。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它們能在夜裡或不容易獲取食物的時候減慢新陳代謝速度。進入一種象冬眠一樣的狀態,稱為「蟄伏」。 在「蟄伏」期間,心跳的速率和呼吸的頻率都會變慢,以降低對食物的需求。
飛行速度
蜂鳥飛行的速度是90公里/小時,如果是俯衝的話,時速可以達到100公里。
壽命
對於蜂鳥壽命的研究資料比較少,大部分專家認為蜂鳥的平均壽命為3~4年。在人工飼養下,蜂鳥壽命可達10年,野外記錄的藍胸蜂鳥的壽命僅有7年。
[編輯] 食物
蜂鳥喜歡有花植物(尤其是紅色花),包括小蝦花,倒掛金鐘(又名吊鐘花),釣鐘柳類的植物等。蜂鳥採食這些植物的花蜜。他們也是重要的傳粉者,特別是對那些長筒花來說。大多數蜂鳥也以昆蟲為食。
蜂鳥的運動量十分巨大,為了供應這樣的消耗,蜂鳥每天會吃下約為自身體積兩倍的食物(花粉),同時也因此被認為有?驚人的新陳代謝速度。
[編輯] 繁殖
雄鳥不參與築巢,由雌鳥單獨作巢,蜂鳥的巢是杯狀的織物,通常懸掛在樹枝上、洞穴里、岩石表面或大型的樹葉上。蜂鳥一次產兩個非常小的白色的卵,但是與鳥的身材比起來還是比較大的。卵的孵化期通常為15-19天。
蜂鳥分布區最為廣闊,遍布中美洲及南美洲,蜂鳥約有三百種,差不多全部都產於南美洲和中美洲,蜂形蜂鳥是世上最小的鳥,重量不到十四分之一英兩,由喙尖到尾端全長僅二吋半。」
蜂鳥最顯著的特徵,是採花蜜時能在花前懸空逗留,蜂鳥除了幾乎不動地懸空逗留的本領之外,還能筆直地向上、下、左、右飛行,也可倒退飛行,長久已來,凡認為自己看到蜂鳥從花朵中倒退飛出來的,都被視作眼睛產生錯覺,不過高速攝影機證實,蜂鳥的確能後作短程飛行,蜂鳥生有極強健的羽翼肌就身體大小比例來說,其羽翼肌比其他鳥類的都大,羽翼肌重量平均佔體重的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雙翼在肩臼中轉動,使蜂鳥能保持身體垂直懸空逗留。這種懸空逗留方法,大量消耗蜂鳥的體力,大多數蜂鳥很細小,經由身體表面散失的體熱,很快就耗盡體力,為了補充體力,蜂鳥差不多整天不停地吸取花蜜(一種高能量的食物),以及捕食昆蟲。在夜間則蟄伏不動。
「蜂鳥」原來竟是世界上最小的鳥,全長僅二吋半,而最叫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那花前懸空逗留吸食花蜜的英姿!更絕妙的是倒退飛行的特技本領。
粉紅鸚嘴Vinous-throated Parrotbill
粉紅鸚嘴(鸚嘴科)
英名:Vinous-throated Parrotbill
學名:Paradoxornis webbianus
特徵:全長約12公分。嘴粗短,先端向下鉤,呈圓錐形,似鸚哥之嘴。頭上暗紅色,頸、胸部粉紅色,尾羽略長,幾佔身體一半長。
習性:群居性,每群約10隻以上,通常於樹林底層之草叢中或低矮之灌叢中活動;移動時如遇道路,則三三兩兩地通過道路,歷時可達數分鐘!粉紅鸚嘴吃食芒草的種子、也吃小昆蟲。分佈於平地與低海拔山區。覓食時嘰嘰喳喳,十分吵雜。本園區內普遍分佈。
粉紅鸚嘴還算可以適應人工林的環境,對他們來說很大的威脅應該是樹林的消失,還有外來種入侵他們的生存環境,競爭資源。
整體來說,台灣的粉紅鸚嘴目前沒有明顯的消失的危險,但是如果外來種的問題不解決,而台灣低海拔的森林又不斷消失的話,他們的未來也是很值得擔憂的 !這不光只是對粉紅鸚嘴,對台灣所有的原生種動植物都是一樣的。
雪鴞
雪鴞又名白鴞、查乾-烏蓋勒
生態環境:北極苔原地區留鳥,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和高海拔地區活動,與很多鴞類不同的是,本物種在很多地域屬於晝行性鳥類,白天活動晚上休息,偶爾也在黃昏後捕獵。
分佈地域:繁殖于環北極凍土帶以及北極圈內的不被冰雪完全覆蓋的島嶼上,由於在特定季節食物匱乏,可能漂泊到歐洲、阿拉斯加、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日本、朝鮮、延喜馬拉雅山甚至可能遊蕩到印度西北部;在中國見於黑龍江北部、新疆西部,在河北北戴河有迷鳥記錄。
特征:雪鴞是雪鴞屬唯一的一個物種,屬於體形較大的鴞類,體長約為50-60厘米;由於本物種分佈在高緯度和高海拔的寒冷地區,因而雪鴞通體幾乎純白色,體羽端部近黑色,因而在頭頂、背部、雙翅、下腹遍佈黑色斑點;無其他鴞類常見的耳狀羽,渾圓雪白的頭部看起來頗為可愛;虹膜黃色;喙黑色,足黃色。
食物:雪鴞主要以極地常見的小型哺乳動物為食,主要包括旅鼠、雪兔;食物匱乏時也會遊蕩到其他地域取食嚙齒類動物,雉類、雁鴨類。
繁殖與保護:雪鴞生存環境極嚴酷,因而其繁殖並不似其他鳥類那般規律,常受到食物供給狀況的影響,本物種不築巢,常尋找地面凹陷處或岩石基部低窪處產卵,每巢產卵數隨食物狀況不同而不同,有記錄在食物匱乏的年景,較大的雪鴞幼雛有殘食新出殼雛鳥的行為,但這種行為很不常見。
CITES瀕危等級: 附錄II 生效年代: 1997年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89年
青綠色的竹節蟲
竹節蟲都是用它的顏色(青綠色)
躲避敵人,因為它的顏色和嫩葉
幾乎一模一樣所以敵人很難找到
他們。(因為我養過所以一定不會錯滴~)
~簡介~
他們是一群偽裝高手。台灣稱竹節蟲,但外國卻不稱竹節蟲為竹節蟲,因為亞洲、東南亞地區有產竹子,歐洲地區卻沒有產竹子,那裡的人當然也沒有看過竹子,因此給他們取了個外稱叫做「會走動的樹枝」、「樹枝蟲或「葉蟲」。
~竹節蟲的棲息地~
竹節蟲是夜行性昆蟲,牠們都比較喜歡陰暗的環境。有的竹節蟲喜歡溼度稍微低一點的,有的喜歡溼度高光線又陰暗的環境。
台灣皮竹節蟲:喜歡生活在陰暗、溼度高的雜木林底層,牠生存的環境往往長滿赤車使者。
我們把牠養在光線較暗的地方,所以,有時候甚至可以看到他脫皮、產卵、吃葉子。因為通常這些活動他們都是在晚上進行。飛竹節蟲吃葉片時,總是從葉緣把葉子啃成一個半圓形,所以我們到野外觀察時,就先看看葉片是否有被啃過的痕跡。牠常常停席在葉片下,所以必須小心地把葉子翻過來看看才可以找到竹節蟲。
羊蹄甲
羊蹄甲
別名:南洋櫻花
學名:Bauhinia variegata
科別:蘇木科羊蹄甲屬 學名:Bauhinia purpurea
科別:蘇木科羊蹄甲屬
原產地:印度、我國
性狀:
落葉小喬木,株高4~6公尺,分 枝多,葉先端深裂,形似羊蹄,小葉尖端鈍闊 。
羊蹄甲葉色較綠,葉面平順。
羊蹄甲樹幹則有白色網狀紋路。
粉紅花於2月間未長葉先開花,花瓣紅紫色,呈倒卵形。花朵大而 繁多,豔麗而芬香,像似蘭花,故 英文有蘭花樹之稱。
莢果有長柄及尖嘴。
性狀:
用途:庭園樹、行道樹
==========================================
名 稱:紫羊蹄甲.洋紫荊
學 名:Bauhinia purpurea
科 屬:蘇木科
原產地:印度、錫蘭、緬甸、馬來西亞
用 途:行道樹、庭園樹
特 性:落葉小喬木。
枝稍下垂,葉形較羊蹄甲大。葉互生,腎形,秋季8-11月間開花,總狀花序,花瓣疏窄淡紫色,完全雄蕊3-4枚。日照宜充足,枝葉生長喜高溫多濕,具耐旱、耐熱、抗污染的特性。
羊蹄甲(bauhinia uariegata) 豆科
羊蹄甲為落葉小喬木,又名南洋櫻花、香港櫻花。幼枝具銹色絨毛,葉互生,寬7.5-10公分,有時較大。先端先裂,裂片鈍,深1/3-1/4脈11-13條。花腋生。繖房花序,艷麗而芳香,從淡藍帶紅變至紫色。花瓣5枚,倒卵形,有柄。莢果扁平而直,有長柄,長15-30公分,寬2.5公分。花常開於落葉後。
羊蹄甲是一種落葉喬木。枝幹摸起來感覺平順,大致上不會很粗。稍厚的葉互生,為腎形,全緣,葉端圓鈍有凹刻。花為淡粉紅色,常集合成總狀花序,花被片為五片,花瓣上有紫色條紋,在春天盛開,常開滿整株樹。果實為莢果,深褐色。
羊蹄甲為外來引進種,又稱為印度櫻花,可作為庭園植物或行道樹。當一整片的羊蹄甲開花時,配上淡淡的花香,感覺令人心曠神怡。告訴你一個小秘密囉!羊蹄甲晚上會偷偷睡覺!它像蝴蝶般張開的葉片,會在晚上倆倆合在一起呢!有趣吧!
羊蹄甲是種落葉喬木,葉片心形,先端往內凹,成為二分叉,像極了羊的偶蹄,葉面平滑薄革質,秋天落葉後,第二年春天在小枝頂端或葉夜長出有短梗的花。羊蹄甲的掌狀葉脈匯集在葉片基部,像網子一樣稱為網狀脈,葉脈從頭到尾都是一條條平行排列。羊蹄甲屬於蘇木科的灌木。因為葉子前端向內凹像羊蹄一樣,所以稱為羊蹄甲。羊蹄甲在秋冬季開花,花為紫紅色,花瓣為五片。果實為莢果,扁平,長約二十公分。與羊蹄甲同類的還有洋紫荊、豔紫荊都是很漂亮的庭園花木。
別名:灣葉樹、羊蹄
月桃花
月桃花
科別 薑科 月桃屬 多年生大型草本
別名 別名:豔山薑、玉桃、良姜、虎子花
原產地 低海拔山區林蔭下
用途 觀賞用
形態描述或特性 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3公尺,葉廣披針形,長60~70公分,寬10~15公分,葉緣生有細毛,葉鞘甚長;圓錐花序下垂性,長20~30公分,花漏斗狀,花萼管狀,花冠中的唇瓣大型而帶黃色,並具有紅點及條斑,雄蕊3枚,但有兩枚變成花瓣狀,只有一枚可孕性,雌蕊1枚,柱頭從雄蕊的花藥中鑽出,果實球形,具有多數縱稜,種子多數,藍黑或藍灰色,具有白色膜質的假種皮。
自古以來月桃就深深具有民俗味,昔日農家用月桃莖狀的葉鞘,曬乾後編製成草蓆或做繩索;又用月桃葉包粽子;用種子做「仁丹」。端午節前後正是月桃盛開時,欲賞月桃花可到郊野淺山,它的花可要近近地看,看它的瓣裡吐出黃唇的美妙,花朵極易淍落,不適合取回家當插
--------------------------------------------------------------------------------
台灣五月雪油桐花
亞熱帶台灣的春天,各種動植物盡其所能的迎接這一年的新生。 動作比較慢的油桐樹,到了三月底才偷偷長出一些嫩芽,接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開滿一樹的白花,把中低海拔山區覆上一叢叢的白色花景。 四月底五初月時達到最盛,漫步在油桐樹林間,空氣飄著淡淡的花香,旋轉飄落的朵花鋪成白毯,遊客感動讚嘆的說:這是一場「五月雪」。油桐花遠觀不如近玩,走進樹林,才能得到最深刻的清新感受。此時也是知了開始鳴叫的時間,新綠的枝芽、白色的花雨、急促的騷蟬鳴聲,台灣山林的春之協奏曲,開始上演。
白淨的油桐花瓣
簇擁在樹梢的油桐花
--------------------------------------------------------------------------------
油桐原產於長江流域,引進台灣已有百年的歷史,主要用來榨桐油。 油桐樹在植物上的分類屬大戟科喬木,台灣有木油桐(千年桐,果皮皺摺),和桐油樹(三年桐,果皮光滑)兩個品種。木油桐生長快速,可做家俱、火柴棒、牙籤等,同時也是火柴和造紙工業的理想材料。桐油樹以採果搾油為主,果實可用來提煉防水性佳的桐油,馳名國際的美濃紙傘傘面所使用的防水油,便是桐油,另外在化工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的時候,也是油漆的重要原料。 據專家說,台灣的油桐樹大多是木油桐居多,約佔90%。
油桐對土壤的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而且好管理。民國六十六年,政府實施山地保留地加速造林政策,油桐樹便被挑選為造林樹種之一。後來有一段時間,日本家具市場需要大量的梧桐木(泡桐),做為抽屜板材,國人一窩蜂種植梧桐,但卻感染俗稱『天狗巢』的簇葉病。投機的農林便開始改種質材與梧桐相類似的油桐,以假亂真仿冒梧桐出售。但是精明的日本人,當然會發現,之後油桐樹便被棄置山林,無人問津,變成山林間的野樹,對油桐樹的命運來說,可真是莊子說的「無用是為大用」,因為沒有經濟價值,反而活得更好更長命。
現在能看到漫山遍野的油桐花,也算是台灣過去「美麗的仿冒證據」。
曇花
曇花
別稱 : 曇華、瓊花、月下美人
名由 : 於夜間開花,開花時間僅有幾小時,然而它那短暫的美麗,特別惹人憐惜,故名「月下美人」
分佈 : 原產於南非、墨西哥等地區,是屬於熱帶沙漠裡的旱生性植物。
型態 : 多年生肉質植物,老枝圓柱形,新枝為扁平,綠色,葉狀,波狀淺鋸齒緣,中肋顯明。
花生緣凹處,大形,於夜間開放,深夜凋謝,花連筒狀長約30公分,開放時筒部下垂翹起,花筒外面具有帶紫色線裂,漸上成闊倒披針形,花瓣狀,純白色,先端為尖,有毛;雄蕊成束,多數,花柱白色,較雄蕊長,柱頭有16~18裂。
用途 : 花可供食用與藥用,可清肺熱治哮喘,治易流鼻血;觀賞、盆栽。
藥用:清肺,止咳,化痰,清血,涼血。
花期 : 曇花因開放時間匆促,開放大約只有4~5個
小時。美麗的曇花開放時間很短暫,外圍多是淡紅與淡紫色,中間潔白如雪,花大而美,又具有香氣,於夜間開放,最是奇特!
花語 : 熱情、短暫、剎那的美麗、一瞬亦永恆
日照 : 曇花為了要在這種乾旱、炎熱的環境中生存,只好改變自己身體的結構,以及生活的習性。於是,長時間的進化演變,它不僅具有開花後很快凋謝的特性,而且都只在傍晚以後才開花,以躲避沙漠裡白日高溫的炙曬。
12.02.2008
山芙蓉
山芙蓉
別名:
台灣山芙蓉、狗頭芙蓉、千面美人、三醉芙蓉、酸芙蓉、千面女娘。
原產地:
是台灣特有植物,全島平野以至於海拔1200公尺以下的山區,都是它的分布範圍,蘭嶼島上也可見芳蹤。
科名:
錦葵科Malvaceae.木槿屬
學名:
Hibiscus taiwanensis S.Y. Hu
其他記事:
每當於秋末初冬時分行走於山野中,盛開的山芙蓉總是以那樸實的花朵,將秋瑟的山野妝扮的更繽紛動人。在眾多爭豔的野花中,山芙蓉應是較顯眼的,主要是它有較大於其他野花的花朵,能更吸引住人們的目光。山芙蓉花朵於清晨初綻放時為白色或粉紅色,過了正午後則逐漸轉為紫紅色或桃紅色,乃至凋謝,因此想好好欣賞它的丰采就要趁早。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向日葵從播種至成熟期整個過程,可分為五個生育期,從播種至發芽為8~11天,發芽至花蕾出現為33~35天,花蕾出現至始花期為17~27天,第一朵花開花至最後一朵花開花為6~8天,最後一朵花至成熟期為30~36天,合計全生育期約為94~117天
向日葵花語為愛慕、光輝、高傲之意
產地
主要分佈在美洲、秘魯,台灣本島則是以中南部為主,且以
彰化田尾鄉最為著名。
特徵
葉片寬而橢圓,互生,全株佈滿絨毛。莖頂著花,中央管狀
花密集排列如花蕊,著褐色或黃色,周圍舌狀花呈金黃色,
花瓣有單瓣、重瓣之分。種子稱葵瓜子,可供食用和榨油。
巨無霸—大花品種,花朵直徑可達20公分以上,植株高度可達200公分以上,花瓣呈現耀眼的金黃色,是目前最受遊客喜愛的品種,也是最容易栽培的向日葵。
【栽培重點】
1.播種:以台灣氣候而言,全年均適合播種。適合發芽溫度介於攝氏20-30度之間,因此以春、秋兩季最適合。
2.日照:採全日照方式,若日照不足則植株生長緩慢,葉子易生病枯黃,抵抗力亦較弱,且可能造成開花不易。
3.溫度:向日葵對光線要求度較高,對溫度則忍受範圍大,適合溫度攝氏15~35度,但仍以夏季生長較為迅速。
日本櫻花祭由來sakura
什麼是「櫻花祭」?
相傳,日本花山天皇在位時,京都平野神社與櫻花開始結緣。當時花山天皇每次臨幸平野神社,都要親手栽種一棵櫻花樹,於是神社裡的櫻花就愈來愈多了。花山天皇在位的寬和元年(西元985年)4月10日,平野神社舉行臨時的敕祭,祭典中,人們歌頌櫻花的香氣,稱讚櫻花孕育出令人神往的春天。而當祭祀結束後,還表演舞蹈和賽馬,大家從此稱它為「櫻花祭」。
櫻花祭經過歷史的演變,後人在儀式完成後,繼續祭祀花山天皇陵,接著進行遊行,人群在神社中隨意遊走,希望尋找一些歷史的印象與回憶,等到了晚上以後,大家再聚集在數百棵的櫻花樹下,趁著花開浪漫時分,在樹下花間設酒舖茶店,入夜後點燃篝火,風雅之士花下飲酒品茶,熱鬧非凡。成為一個完整的櫻花祭。
從此,這個祭典被流傳下來,也隨著日據時代流入台灣,10幾年前,在日月潭的九族原住民,才又開始以非正式的方式舉行櫻花祭,近幾年來,因為原住民文化受到重視,櫻花祭才被列為觀光儀式。
「日本人統治過的地方就有櫻花,而幾乎每個部落附近都有櫻花,他們曾經深耕過山地部落文化,也讓部落歷經漢化與日化的衝擊,櫻花祭,不是我們懷念日據時代的一切,而是不想忘記我們走過的辛苦路。」
櫻花祭原是日本皇族、逹官顯貴等上流社會中的春季踏青活動,稱為「花見」。漸漸的,隨著時代變遷,賞櫻活動也就愈來愈平民化,雖然如此,「花見」仍是日本每年重視的活動之一,隨著日本氣象廳每年3月公佈的「櫻花前線」,賞櫻熱潮從九州一路北上至北海道,櫻花綻放之處,必有慕名前往的櫻迷,拿著相機捕捉一年一度的櫻花風采。�日本最早的櫻花祭
沖繩花之嘉年華會將在沖繩全島各地,以四十二個節慶活動方式來串連,並以「暖暖冬季」「暖冬花開」為嘉年華會的主題,陸續舉行盛大的花卉博覽會。活動期間並將於各個機場、觀光景點、街道、電車站以大量花朵
,以宣告春天的來臨。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又名夢見草、吉野草……,它的耐寒性很強。在植物分類學上櫻花位在薔薇科系統圖的的最下方,屬於櫻亞屬的落葉性喬木或灌木,是一種花瓣極美的花卉種稱。
11.21.2008
夢幻般的天堂鳥
〝天堂鳥〞別名極樂鳥,屬旅人焦科多年生草本。原產南非,叢生狀。天堂鳥葉自根出 30 ~ 40 公分,為橢圓形,像小型香蕉葉。
天堂鳥花莖自葉抽出,著花於莖頂,前端有綠色帶紫的船型苞片形似仰首伸頸的鳥兒,由三片花萼和三片花瓣所組成,兩片連成箭頭狀,五根細長的小蕊包在中間,大蕊則變在前端,另一片花瓣負責分泌花蜜。桔紅色的花瓣,藍色的雌雄蕊,極為鮮明悅目。
天堂鳥英文名字為Bird of Paradise,
德文Paradiesvogel,
法文Paradisier(Oiseaux de Paradis)
荷蘭文Avis Paradiseus,
西班牙文Ave del Paraiso,
義大利文Uccelli del Paraiso
印尼文Burung Cenderawasih,
大連老虎攤海洋公園珊瑚館 海馬交配
♂♀海馬腹面相對,♀海馬將卵產入♂海馬之育兒袋中,卵經育兒袋時,完成受精作用。
海馬的交配相當有趣,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蔡萬生表示,別以為交配前的「前戲」是高等生物專有的,在海馬的交配中,「前戲」是不可缺少的一環,通常雌雄兩隻海馬會將尾巴勾住,一起雙伴雙游,培養「情趣」,有時候甚至「前戲」的時間就高達1到2天呢!
當「前戲」完了後,看對眼的這對海馬就會開始進行「人生大事」──交配了。交配時,雌雄海馬會將彼此的「肛突」相接(「肛突」是海馬排泄的地方),雌海馬會將產卵管伸入雄海馬的育兒袋中產卵,接著雄海馬射精於囊內就完成授精了!
當交配完成後,孕育下一代的重責大任就交給雄海馬負責。經過半個月到1個月的懷孕期,就會開始生產。生產時,雄海馬先用尾部勾住一個固著物,牢牢地將自己固定,利用腹肌收縮,同時孵卵囊口逐漸張開,將小海馬一隻隻的「噴」出來,隨著雄海馬不斷的痙攣,每隻體長只有7到12mm的小海馬也不斷的蹦出,整個過程只有大約10秒左右。
雄海馬每次生產大約可以生出400到2000隻小海馬左右,要看當時水溫,當水溫越高時,生產效率越低,根據研究,最適合生產的水溫大約在26°C左右,能夠有最好的生產量。
當生產完後,雄海馬會鬆開固定,這時雄海馬會開始昏倒,躺在地面一動也不動的喘息,由此可以看出這些「代理孕夫」是多麼疲憊與偉大了!
☆珊瑚礁☆
珊瑚大多是固著性的群體動物,一塊珊瑚上有成千上萬的個體,每一隻稱為珊瑚蟲。這些個體都是由最先的一隻分裂而來,而第一隻是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浮游性幼蟲,最後附著在海底變態而成。接著一隻分裂成兩隻,兩隻分裂成四隻,不斷分裂成為成千上萬的群體。在分裂後,蟲體之間的肉並沒有分開,而是相互連在一起,這些組織稱為「共肉」所以,珊瑚好像是一個連體嬰,而且是超級的連體嬰,有成千上萬隻珊瑚蟲彼此相連在一起,每一隻都有牠自己簡單的組織和器官。
因為珊瑚是固著性動物,不會到處移動,所以長大了也不需要進行「分割手術」相反地,肉連在一起也有好處:當一隻珊瑚蟲吃到食物時,牠會「有福同享」,將營養和隔壁的珊瑚蟲們分享。可是,當一隻珊瑚蟲生病了,大家可是要「有難同當」,細菌和病毒也會透過共肉組織,很快地感染隔壁的珊瑚蟲每一隻珊瑚蟲在成長時會不停地分泌碳酸鈣骨骼,這些骨骼除了支撐珊瑚蟲肉體外,並提供保護。珊瑚蟲的身體可以縮到骨骼中,內臟也是被骨骼包住。這些白色的碳酸鈣骨骼就是珊瑚礁的重要部分。
大多數的珊瑚是群體動物,這些珊瑚蟲主要都是靠旁邊的個體進行分裂或出芽生殖,而形成了我們看到的一塊珊瑚體。所以,同一塊珊瑚上的每個珊瑚蟲都是第一隻的複製品,每隻的遺傳物質都一樣。
如果一塊珊瑚上的百分之九十九的珊瑚蟲死亡了,只又有一隻存活下來,繼續分裂,不久之後,它又可以恢復舊觀,甚至更茁壯。在海裡,我們常發現像一棟小房子般大小的珊瑚,上面有千萬隻珊瑚蟲,而這塊珊瑚可能已經超過三百歲了!珊瑚就是靠著這種不斷複製相同珊瑚蟲的方式,來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
海洋生物學家形容珊瑚礁的功能和重要性就像陸地上的熱帶雨林一般。熱帶雨林和珊瑚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第一,雨林主要在熱帶地區,珊瑚礁也是分佈在熱帶的淺海,離赤道愈近,珊瑚礁愈發達。這是因為珊瑚蟲體內有共生藻,珊瑚必需行光合作用,所以珊瑚要生長在陽光充分的地方。另外,大多數珊瑚必須生活在水溫攝氏二十度以上,所以珊瑚礁大多在熱帶的淺海形成,太冷或太深的區域,都不會形成珊瑚礁。第二,雨林的生物種類繁多,珊瑚礁區也是海洋環境中,生物種類最多的地方。珊瑚礁主要分成三大類:(一)堡礁,堡礁離陸地有十數公里遠,從高空向下看,堡礁和陸地之間好像隔著一條護城河一般,所以稱為堡礁。因為堡礁離陸地很遠,除了搭船前往外,不容易接近,所以比較不會受到人為的破壞,例如:連綿兩千多公里的澳洲大堡礁。(二)環礁,從高空中往下看,環礁呈圓圈狀,例如:南太平洋許多環狀的珊瑚礁。許多歐美的先進國家常在環礁海底進行核子試爆,嚴重破壞珊瑚礁生態。(三)群礁,這類珊瑚礁就長在陸地的邊緣,如果我們把陸地的邊緣看成裙子的裙角,裙礁就好像裙擺末端的衣襯褶邊一般,所以稱為裙礁。例如:墾丁的珊瑚礁。
珊瑚礁的另一項重大危機,都市沿岸的濫墾和濫建。隨著人口增加及生活水準的提升,海岸腹地的利用更加密集。沿岸土木工程隨處可見,夏天的颱風及暴雨將陸地上大量的泥土及營養鹽沖刷到海裡。使得海水變濁這些細泥在浪的作用下,堆積在珊瑚身上嚴重地影響到珊瑚的呼吸及進食。懸浮性顆粒也阻礙珊瑚體內共生藻的光合作用,沖刷到海洋中的營養鹽又造成藻類過度繁殖,這些因素將會引起珊瑚大量死亡。
神勇海龜大戰兇殘鯊魚
鯊魚的簡介(大白鯊)
最大的掠食魚類,身長6~7公尺,主食海豹、海獅、海豚和包括鯊魚等其它魚類,但也獵食海龜、烏賊或章魚。卵胎生。由於身體龐大,並不像其他鯊魚那麼靈活。但大白鯊卻是絕佳的獵人,因為牠總能出其不意。牠的上半身顏色很暗,下半身很明亮,牠們能藉著這種保護色悄悄的逼近獵物。當牠從下方來襲時,由於牠的顏色和深海接近,要等到牠發動攻擊食才會被發現。牠很少從上方攻擊,但牠從上方來襲時,白色的下側和海水反映出的明亮天色融為一體。
鯊魚的習性
鯊魚主要棲息於海洋,只有少數幾種會棲息或游入內陸水域。大部份喜歡熱帶區域,不過也有例外。整個海洋從海濱到深海都有鯊魚分佈,不過大部份喜歡在海平面200公尺深的範圍。有的鯊魚還棲息在海床上,如虎鯊、眼斑狗鮫等,甚至可利用胸鰭在海底爬行。由於深海的溫度較穩定,鯊魚也會藉此到世界各地。
鯊魚以受傷的海洋哺乳類、魚類和腐肉為生,剔除動物中較弱的成員。鯊魚也會吃船上拋下的垃圾和其他廢棄物。此外,有些鯊魚也會獵食各種海洋哺乳類、魚類和海龜和螃蟹等動物。有些鯊魚能幾個月不進食,大白鯊就是其中一種。據報導,大白鯊要隔一、兩個月才進食一次。
海龜是存在了1億年的史前爬行動物。海龜有鱗質的外殼,儘管可以在水下待上幾個小時,但還是要浮上海面調節體溫和呼吸。.
海龜
最大型的海龜是棱皮龜,長達2公尺,重達1噸。最小的是橄欖綠鱗龜,有75公分長,40公斤重。
海龜最獨特的地方就是龜殼。它可以保護海龜不受侵犯,讓它們在海底自由遊動。除了棱皮龜,所有的海龜都有殼。棱皮龜有一層很厚的油質皮膚在身上,呈現出5條縱棱。
與陸龜不同的是,海龜不能將它們的頭部和四肢縮回到殼裏。象翅膀一樣的前肢主要用來推動海龜向前,而後肢就像方向舵在遊動時掌控方向。
在成熟之前雄性和雌性海龜的體態是一樣的。當雄性海龜成熟時,尾巴變長變厚,因為生殖器官就在尾巴底部。
不同種類海龜有不同的成熟年齡。玳瑁海龜3歲就成熟了,綠海龜在20-50歲才成熟。海龜一定要在陸地產卵,一次可以產50-200個乒乓球狀的卵,但是幼海龜成活的機率只有千分之一。
11.11.2008
白虎!?
老 虎
老虎屬哺乳動物、貓科虎屬。迄今已確認的八個老虎亞種:
孟加拉虎:分布于印支半島,估計種群數量約有3,060至4,735頭。
西亞虎:分布於土耳其、亞洲中部及西部,現已絕種。
東北虎(又稱西伯利亞虎):分布於中蘇邊境的黑龍江及朝鮮一帶,估計種群數量約有437至506頭。
爪哇虎:分布於印尼爪哇,現已絕種。
華南虎:分布於華中地區的南部,估計種群數量約有20至30頭。
巴釐虎:分布於印尼巴釐島,現已絕種。
蘇門答臘虎:分布於印尼蘇門答臘,估計種群數量約有400至500頭。
東南亞虎:分布於東南亞大陸地區,估計種群數量約有1,180至1,790頭。
老虎頭及身體全長:1.4至2.8米;尾長:0.6至0.9米。東北虎是現存體積最大的貓科動物:雄性體重約180至306公斤,雌性體重約100至167公斤。老虎的棲息地多樣化,茂密的植被、足夠的獵物及水源是老虎最重要的存活條件。
老虎屬食肉動物,捕獵多種類的動物為食糧,一般習慣在黎明至日落期間捕食,主要以大型哺乳動物如豬、鹿、羚羊、水牛及印度野牛為食物。老虎能捕食比本身體型更大的獵物,一頭重約一百至二百五十公斤的老虎可捕獵一頭重達九百公斤的印度野牛。野外的老虎每一次能進食四十公斤的肉類,在未受騷擾的情況下,它們一般在捕獲獵物後的三至六天內重返捕獵地點享用剩餘的美食,直至食物所餘無幾才罷休。
老虎是捕獵能手,但捕捉獵物時往往有九成機會失手,由此可見,在自然條件下,老虎並不會導致獵物絕種,更不會對獵物的群落數量造成任何重要的影響。然而,隨著人類不斷破壞老虎的棲息、砍伐及燒燬植物,及捕殺老虎賴以維生的動物,老虎的存活遂備受威脅。
老虎在三至六歲開始繁殖,全年也可進行交配,但主要集中在十一月底至四月初,懷孕期約需一百零三天,每次可生產二至五頭幼雛。雌老虎每兩年至兩年半繁殖一次,並須肩負哺育幼雛的責任,小老虎在十八至二十八個月後便可開始獨立生活。迄今壽命最長的野生老虎約有十五歲半,人工飼養的最多可長至二十六歲。
老虎的分布範圍可按棲息地及獵物的分布情況而不同,以印度的分布地為例,面積只有五百至一千平方公里,範圍最大的分布地位於西伯利亞東部,約有一萬零五百平方公里。
隨著老虎棲息地內的人口不斷增加,住宅、農業及其他人類活動促使老虎的棲息地減少。不僅面積縮減,甚至以往的野生地區也變得零散不全,難以作為老虎棲息地。現時,全球五千至七千頭老虎分散為超過一百六十個細小群落。部分分布地因受人類砍伐柴木及捕獵老虎的獵物而備受破壞,導致老虎的數量可能因不斷減少以致無法繁殖。目前,華南虎的棲息地分布零散,雖然已有一些積極的救亡計劃,準備把部分細小的棲息地連系成主要的保護地區,但恐怕仍未能趕及在這些老虎亞種完全絕跡前成功實行。
人類捕獵野生生物,導致老虎的食物減少,對老虎造成嚴重的威脅,在大型的保護區內情況也不例外。研究顯示假如每平方公里內獵物數目低於二至五頭動物的標準,老虎便難以成功繁衍下去。一九九一年,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一項華南虎的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在保護區內並無老虎被殺,但在區內捕殺豬支及鹿,卻對老虎的生存構成威脅。老虎食物數量減少同樣是其他保護區內的重要問題。同時,在保護區內放牧家畜,不但導致牲畜與野生生物爭奪食物,而且老虎及獵物藏身的植被也大幅減少,這些牲畜也可能間接傳染疾病與野生生物。由於老虎的食物減少,老虎的分布便越見零散,隨著人類活動影響保護區及鄰近地區的生態。
虎,俗稱老虎,是體形最大的貓科動物,是亞洲的特有種類。在亞洲許多國家的文化中,虎是美麗、勇敢、力量的象徵,人們畏懼虎的凶猛,又希望具有虎的強壯,以征服它來證明力量。虎與人類的關係密切,人類的活動使虎的棲息地縮小、分隔,人虎衝突和對虎的利用造成了對虎的大肆捕殺,目前這個物種已經十分瀕危。
分佈
歷史上虎廣泛分佈在亞洲,東到遠東地區和朝鮮半島,西到裡海沿岸以及土耳其東部,北及西伯利亞,南至東南亞地區,從印度尼西亞延伸到印度次大陸。在擴散過程中,虎沒能穿過阿拉伯沙漠進入非洲,也沒有越過高加索山進入歐洲。
外形特徵
虎為大型貓科動物,斑紋獨特,身體被滿淺黃到紅色毛,有黑色至棕色條紋。不同亞種的虎的體形大小有差異,北方虎的體形大,顏色較淺;南方的體形較小,顏色較深。虎的虹膜呈黃色,圓形瞳孔。耳背為黑色,上有明顯的白斑,有科學家認為這有助於幼崽在野外跟隨母親活動。虎的前後肢十分有力。掌墊的大小與虎的年齡有關,在種群調查中,研究人員以此鑒別個體。虎的尾較長,具環形斑紋,尾尖沒有長毛,為黑色。
習性
虎是一種孤獨的森林食肉動物,一般每個老虎有自己的領地,除了交配時期,從不和其他虎交往,雌虎獨自生產和喂養幼虎,平均每胎產子2.46個,在野外,出生幼子的死亡率為30—40%。當幼虎成年後,雌虎將領地遺留給它,獨自去尋找新領地。每個虎佔領一塊領地後,就會將本地所有大型食肉動物如狼、豹等趕走,所謂「占山為王」。老虎以鹿、獐、羊等食草動物為食,必須有足夠的獵食領地以維持生命。虎一般採取潛伏襲擊的獵食方式,從獵物後方攻擊,在食物嚴重短缺時,也會攻擊人。印度農民用頭後戴假面具的方式避免遭受老虎攻擊,因為虎以為假面具是人以正面對它,它決不會從正面攻擊獵物。
什麼!?熊貓打架!?
由於熊貓屬貓科,故稱為“貓熊”應該是絕對合乎學理的,然而,牠老家中國大陸的13億人,郤偏偏要叫牠“熊貓”。原來,民國29年在重慶舉辦的動物標本展覽會,說明牌上以由左至右的中、英文寫著“貓熊”的學名,因當時中文書寫習慣由右至左,故觀眾皆誤以“熊貓”稱之,如此一誤數十年,至今大陸仍堅稱熊貓,而台灣則因距離較遠,較為客觀,大多依學名而稱之為貓熊。
熊貓幼崽通常在夏未出世,妊娠期大約97至163日,這是因為交配後熊貓腹內不是馬上開始發育,要等熊貓有充足食物之後才發育,熊貓除了大量進食外,在此時牠們還會在樹穴中築巢準備生產;一旦發育,只需45至60天便能出世(如一次生出兩胎或以上,熊掌媽媽便會放棄弱小的一隻!)幼崽出生的第一個月是沒有生存能力,只得56~140克重﹝約為母親體重八百分之一﹞和15厘米長,而且沒有牙齒、眼睛也是開不著、爬也不會,要靠媽媽的餵養、溫暖、保護。六周後,幼崽便可睜開眼睛,而且毛髮也會稠密了,不過牠們仍走不了路,只能打滾,只好待十二周後,牠們才可用小腿站立和走路,但生活仍以睡覺為重心。二十九周後,體重達十五至二十公斤,牠們開始成熟,斷了奶,開始食竹子,而且還能走路和爬樹,性情變得十分活潑好動,但還要媽媽的保護和學習如何與別的熊貓交流。三年後,幼崽便會成為成獸。
11.07.2008
10.21.2008
夢幻薰衣草
訂閱:
文章 (Atom)